2016届毕业生离校在即,为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增强毕业生的爱国爱校情感和感恩意识,营造文明离校、安全离校、温馨离校的良好氛围,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着“教育为先,重在引导,服务至上”的工作原则,创新工作载体,广泛动员,全员参与,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毕业生离校氛围,增强毕业生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在引导和帮扶中,不断坚定毕业生理想信念,明确奋斗目标,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二、教育主题
感恩于心,诚信于行
三、活动时间
2016年5月31日-6月25日
四、活动内容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春逐梦更精彩”,要积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将个人的奋斗方向与社会的需要、祖国的发展和未来结合起来。各系(院)要积极挖掘典型人物,选取身边的榜样,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引导毕业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毕业生勇做先锋,执着追梦,在自己的青春奋斗中绽放绚丽光彩。
(二)加强社会公德和诚信教育
加强毕业生的社会公德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针对大学生贷款以及违约等现象,有针对性的开展诚信教育,教育学生信守承诺,认真履行合同,引导学生对社会和他人要讲诚信,培养良好的诚信习惯,维护学校形象。
(三)加强校纪校规教育和安全教育
认真组织毕业生学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号召毕业班党员、团员、学生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帮助毕业生做到“六不”:不酗酒、不打架、不起哄、不乱掷杂物、不损坏公物、不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坚决杜绝毕业生离校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加强毕业生的防火、防盗,人身、财产、食品、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和检查工作,增强毕业生的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范能力,维护校园稳定,确保毕业生离校“文明、安全、有序”。
(五)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
各系(院)要全面、及时掌握毕业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开展谈心谈话、宿舍走访、专题心理辅导活动,帮助毕业生处理好求职择业、情绪调节、环境适应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增强毕业生心理承受及社会适应能力。要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学业困难等特殊学生群体,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看到希望,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六)强化感恩教育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感恩母校、老师、家长的培育之恩,强化尊师爱校意识,传承弘扬“博学笃志、择善敦行”的校训精神,给学弟学妹们树立好榜样,给老师们留下欣慰情怀,给同学们留下浓浓友爱。
(七)扎实做好毕业鉴定工作
各系(院)要发挥鉴定工作的教育引导作用,加强领导,让每一名毕业生都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客观、完整的对大学学习、生活进行总结。要对毕业生本人鉴定、班级鉴定进行认真审核。
(八)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各系(院)应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每个环节。要安排专人负责检查、整理及分装毕业生档案材料的工作,并按相关部门要求移交学生档案。要教育毕业生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
(九)切实做好服务工作
各系(院)要按照相关部门的通知要求,做好毕业答辩、毕业证、学位证的办理与发放等工作。毕业生缴纳或结算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归还学校图书资料与宿舍公共物品,办理户口迁移和党团组织关系转介,毕业生助学贷款手续确认,办理与发放就业报到证等,要认真负责服务到底,确保每一名毕业生离校手续顺利进行。
五、教育的形式和途径
(一)“梦想点燃激情,美好感动你我”讲座
各系应通过举办高质量的毕业生成才教育报告会或就业指导讲座,教育引导毕业生实现由学生走向社会人的顺利转变。
(二)“青春的回忆,定格美丽”爱校荣校教育
毕业前夕,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对学弟学妹、对曾经朝夕相处的宿管大妈、楼管大爷、餐厅师傅以及伴随自己成长的校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会有很多感慨、感悟、感思、感想,也会有很多精彩的图片(宿舍照片)、微视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留下毕业生青春洋溢的笑脸,纪念大学生活,让每个回忆成为永恒。各系各毕业班级要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帮助同学们把这片浓浓的真情留下,作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献礼“青春校园”。要积极组织毕业生了解校史校情,树立爱校荣校意识。毕业后要心系母校,以学校的发展为荣,将个人的成长奋斗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母校的热爱和回报之情。
(三)“心与心的沟通,让情感流淌”走访宿舍活动
各系(院)要适时开展“全体教师进学生宿舍”走访谈心活动。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以及老师要带头走进宿舍、走进课堂,与毕业生开展面对面、心与心的对话。为毕业生答疑解惑,排忧解难,同时听取他们对母校的意见和建议。
(四)“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站好最后一班岗”毕业教育活动
各系(院)积极鼓励学生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动毕业生将自己的感悟和成才经验留给师弟师妹,鼓励他们开展爱心志愿服务,为学校打扫一次卫生,擦一次黑板,清扫一次教室,在劳动中表达毕业生对母校、老师的感恩之情,使其在离校前夕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美好时光,爱惜学校的花草树木和公共财产,争做护校爱校的文明使者。各系要鼓励毕业生将爱心献给学校,并积极鼓励毕业生开展帮扶活动,以自己的经验引导困难学生,助其成长成才。
(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各系(院)要利用团日论坛、班会等形式,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成才观,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自觉把个人追求和奋斗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中去。同时要加强法制教育,尤其是就业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其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六)“感恩与诚信”系列活动
各系(院)要根据学生工作处工作安排,积极组织毕业生参与济宁学院“感恩于心、诚信于行”摄影大赛、《致毕业生的一封信》《母校,我想对您说》征文大赛、《致毕业生的一封信》封面设计征稿比赛等活动。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系(院)要充分认识加强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周密组织,统筹协调,责任到人,把毕业生教育工作抓实、抓细、抓全。 要成立2016届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工作小组,制定专门的离校教育工作方案,并于6月3日前将工作小组成员名单、教育方案报学生工作处B105室,联系人:刘丽苹。
(二)强化宣传,积极引导。各系(院)充分利用展板、宣传栏、网络等校园设施,集中宣传报道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健康、温馨、和谐的离校氛围,发挥毕业生主人翁的意识,爱校、护校、荣校。引导毕业生积极参加学校和系(院)组织的各项毕业生离校教育活动,使毕业生带着自豪、带着荣耀光荣离开母校。
(三)突出重点,确保安全。各系(院)对毕业生要从严要求,教育和督促毕业生严格遵守作息制度,遵守纪律。对违反纪律的毕业生,尤其是对酗酒滋事、喧哗吵闹、打架斗殴、乱涂乱画、违规使用电器、损坏公物或扰乱校园秩序者,要从速从严处理。教育学生要注意防火、防盗、防诈骗,注意个人财物安全、人身安全、宿舍集体安全、校园秩序安全等。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并落实毕业班学生党员、干部责任制,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快速信息反馈机制,加强毕业生离校期间的值班工作,各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要带头值班,及时掌握并监管毕业生动态,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公寓,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确保毕业生安全、有序、文明、温馨离校。
学生工作处
2016年5月31日
附件:
2016届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2016届毕业生即将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为了切实加强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2016届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毕业心理观和就业观,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氛围,保证毕业生以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精神面貌安全离校,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毕业生正处在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人生抉择阶段,这一转变使他们承受着来自就业、经济、爱情、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压力,极易产生迷茫、自卑、焦虑、冷漠等不良心理,出现心理危机。本着“教育、管理、引导、服务”的工作理念和“以人为本、人以心为本、心以爱为本”的服务宗旨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领毕业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加快角色转变,增强责任意识,以乐观、积极的感恩心态安全离校,为走上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二、主要内容
(一)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积极、健康的毕业心理氛围。
(二)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引导毕业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就业心理能力。
(三)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帮助大学生处理好自我管理、人际交往、恋爱、求职择业和情绪调节等各方面的困惑,提高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遵循心理发展规律,加大感恩教育的力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建立感恩价值观、鼓励实施感恩行为,培养其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工作措施
(一)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1.利用心理咨询中心网站、心理班级委员群、展板和条幅等方式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加大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力度,满足毕业生的心理需求。针对因为人际关系、恋爱、求职就业等因素引起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引导毕业生掌握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
3、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心理学的帮助,进行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和个性与职业匹配等心理测验和辅导,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成熟度,学会管理压力,掌握恰当的压力应对方式。
(二)各系(院)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本系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针对本系毕业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主题班会,主题报告,宿舍走访等形式。
3.结合本系毕业生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毕业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求职择业与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4.帮助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提供择业方法和技巧。针对个别就业困难的学生提供有效帮助,为他们联系用人单位,推荐就业。
5.积极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等学生骨干的桥梁作用,畅通信息渠道,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毕业生实施力所能及的干预。
6.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心理动态,认真开展摸底排查和疏导工作,有效掌握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加大特殊群体的关注力度,定期对其进行谈话,有效化解心理危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
①毕业迷茫的毕业生;
②求职接连失败的毕业生;
③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
④学业成绩游离在不能毕业边缘的学生;
⑤因违规违纪拿不到毕业证的毕业生;
⑥人际关系冲突、情感失意引发情绪或言行异常的学生;
⑦其他应激因素引发剧烈情绪波动或言行异常的学生。
7.切实掌握毕业生的恋爱情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效进行心理排查与疏导。
8.发现有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等心理危机的毕业生,按照《济宁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方案(试行)》有关要求处理。
四、心理咨询相关说明
心理咨询实行预约接待制度,直接来访预约或电话预约。
电话:3196142
地址:文科楼C401室
预约时间:周一至周五 8:20—21:00
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 14:30—19:00
学生工作处
2016年5月31日